7月13日,在队长李莞欣的带领下,全队来到了位于呼和浩特市如意开发区的内蒙古博物院,展开了对于蒙古族文化历史的调查学习。
上午8点,队员在博物馆前集合完毕后,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,进入博物馆开始参观。首先参观的是蒙古族在北方的发展。通过生动的蜡像与工作人员解说了解到在“和平公主”昭君出塞来到内蒙古后,给全国带来了60多年的和平与稳定,使汉族与包括蒙古族的北方少数民族经济,文化得以发展与交融。至今在呼市郊区还留有昭君墓,来纪念她的功绩。公元一世纪末至二世纪初,匈奴为汉朝所破,东湖人的一支鲜卑人自潢水流域一带转徒其地,剩余的人也都自称为鲜卑,鲜卑自此强盛起来。公元四世纪中叶,居住在潢水,老哈河流域一带鲜卑人的一个部落自称为“契丹”,另一个部落居住于兴安岭以西的鲜卑则称为“室韦”,蒙古部就是室韦人的一个部落。称为“蒙兀室韦”。至此蒙古族逐渐兴起,也就又来后来的中国的一代骄子—成吉思汗。队长让队员进行了记录,并结合自己曾经听说的故事进行了讲解。
随后跟随工作人员来到文化发展区,观赏着一件件文物,队长告诉大家:蒙古文字是成吉思汗消灭乃蛮部,实现蒙古各部统一后,用以拼写蒙古语的畏兀字。在为蒙古族发展服务的历史长河中,这种文字也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,从而发展成为现代的蒙古文字。它演变、发展历史的,是蒙古族发展历史的反映和蒙古民族精神的历史体现。而且至今在内蒙古的图书馆,博物馆,公交车等其他公共场所,仍然使用蒙汉两文同步。
最后,队长对今天的活动进行了总结,然后经过了队内讨论,队员对活动的材料进行汇总与总结,为下一次做活动做好了充分准备。并在有纪念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年大庆的铜鼎前合影留念。